注册登录

欢迎来到金商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金商网首页金商资讯品牌海底捞张勇,一个被抖音伤害的男人!
更多 >新闻推荐
更多 >百科推荐
更多 >项目招商
更多 >资料下载

海底捞张勇,一个被抖音伤害的男人!

2021-07-28 11:47 赢商网

核心提示:而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总是“不想被打扰”,如果让他们去海底捞过生日,恐怕会当场社会性死亡。渐渐地,海底捞失去年轻人的心,也导致疫情后海底捞没有张勇预期那样出现业绩反弹,反而翻台率大不如从前。对于社恐的人,海底捞生日会是新时代人类酷刑。

  张勇,一个自带光环的男人。

  有关海底捞(需求面积:900-1200平方米)张勇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上热搜,比如说涨价风波、业绩暴雷、食品安全问题等负面新闻。

  前阵子,张勇在股东交流会上的耿直发言又在抖音火了。

  张勇表示很无奈。

  别拦我,我还要说

  交流会上,有人问:海底捞未来是否会维持业绩的持续增长?

  张勇: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苹果,亚马逊,马斯克现在牛逼哄哄…(被同事制止)

  

  夫妻创业是众多企业的标配。

  当当网的李国庆和俞渝在一系列闹剧之前也算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

  1995年,北京的个体户书商李国庆在美国华尔街认识了从事金融咨询业务的俞渝,两人一见钟情,“认识三个月结婚,三个月就怀孕”,随着新生命诞生的还有一个新想法:做中国的亚马逊。

  随后,当当网诞生了,李国庆搞经营,俞渝管融资,夫妻同心,事业蒸蒸日上。

  但后来两人因为管理理念不同,闹得很不愉快,他们的互撕故事堪称好莱坞大片儿,一度成为广大吃瓜群众的饭后谈资。

  奈雪的茶背后也是一个浪漫爱情故事,80后彭心和70后赵林夫妻撑起了一个IPO。

  海底捞的诞生也不例外,不同之处在于海底捞是由两对夫妻创立的。

  1、“霸道总裁”张勇铁腕夺股权

  90年代初,张勇辞去拖拉机工厂电焊工作,在街边摆起四张桌子,开始卖起了麻辣烫。

  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年,1994年,张勇携太太,同学施永宏以及施永宏太太在四川简阳开了第一家海底捞。

  这四人便是海底捞的创始团队。

  最初四人分工明确,有活一起干。随着业务越做越大,四人中领导力最强的张勇慢慢掌控全局,成为海底捞的领头羊。

  确实,张勇也具有管理才能,到2007年,海底捞变成国内顶级的餐饮企业之一。

  也正是这时,“霸道总裁”张勇提出一个外界看来相当无理的要求:他要求施永宏夫妇以原始投入金额(1440元)转让给他海底捞18%的股权。

  转让后,张勇夫妇就拥有海底捞68%的股权,实现对海底捞的绝对控制。

  这转让价格,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因为按照当时海底捞的表现,18%的股权少说也能值上亿人民币,正常人谁会同意?

  但,施永宏同意了。

  有人问施永宏为什么会同意张勇的“强取豪夺”时,施永宏无可奈何的说:“不同意能怎么办,一直是他说了算。”

  庆幸的是,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

  海底捞在张勇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今天拥有768家直销门店的大型火锅连锁集团,并将火锅店开到了新加坡、越南、韩国、日本、英国等地,拥有超过5473万会员和10万名员工。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港股上市,上市当天就达到了945亿港元的市值。

  从资本市场来看,海底捞上市就备受追捧,股价节节攀高,到今年2月创下85.75港元的历史高位,市盈率也飙升至780倍,市值4544.75亿港元。

  虽然施永宏夫妇转让18%股权,但剩余的股份价值也有255亿港元,比起2007年,财富增值接近100倍。

  如果当初施永宏夫妇没有转让股权,还会有如今的海底捞王国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众多企业家心目中的榜样

  一直以来,张勇的管理理念备受业内人士追捧。

  雷军说:“创立小米学习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海底捞,在海底捞身上,我学会了如何超出客户的期望,如何做口碑。”

  在西贝贾国龙眼中,张勇是他超级佩服的人,他一直把海底捞作为学习对象,甚至还派人“卧底”去海底捞学习他们的服务。

  除了贾国龙以外,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也毫不掩饰表达了对海底捞和张勇称赞。

  束从轩说到:“海底捞有两大值得借鉴:第一是价值观,海底捞的价值观一直以来都很正确;

  第二是它的企业文化,海底捞始终把顾客看作第一位,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它有很多对顾客好的行动。”

  特别是疫情期间,各大餐饮企业都深陷困局,但海底捞账上的钱,能够让他很好地扛过这段时间,过得比老乡鸡、西贝等餐饮企业好得多。

  从这点上,不得不佩服张勇的管理才能,如果不是后来对疫情结束时间的误判,也许海底捞去年财务报表会更好看。

  张勇曾多次骄傲的说道:“我们的营销费用为0!”

  确实,这届网友通过抖音等社媒平台不断帮张勇免费做宣传,一点风吹草动都能上头条,自带buff,当然不需要花钱做营销了。

  以往,张勇和他的海底捞享受着抖音带来福利,如今却深受其“害”。

  印证了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1、在海底捞过生日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问了许多小伙伴,在海底捞过生日是一种什么体验,他们的回答能让我笑晕。

  “一个人去海底捞过生日,服务小哥问我要高调要低调,我重复三遍低调。过了一会机器人唱着生日歌上来了,当时我想淹死在番茄汤里,生日变忌日!”

  “有一次生日去吃海底捞,打开支付宝显示祝我生日快乐,被服务小姐姐看到,一会功夫带人哐哐哐过来了...”

  “哐哐哐”画面感十足,哈哈哈哈~

  “我去吃海底捞时,最喜欢故意和朋友说,诶,今天不是你生日吗?刺激~”

  在海底捞过生日,服务员总是神出鬼没、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你身边。

  七八个服务员将你团团围住,举着灯牌、仙女棒和各种应援物,高调地对你唱起了那首魔性生日歌:

  “对所有的烦恼说Bye~Bye,对所有的快乐说Hi~ Hi”

  梦回90年代歌舞厅现场。

  如果忘记拍视频怎么办?

  不要紧!海底捞的员工会把餐车推回来,再来一遍,可以无限循环,直到你满意为止!

  2、来自抖音的“暴击”

  网友将朋友过生日的视频发到网上,各种恶搞,广泛传播。

  刷抖音时,网友说来海底捞过生日会有一段奇妙体验,爱热闹的老马慕名而来。

  喝了两碗番茄牛肉汤,服务员小姐姐发现他生日后,使了一个眼神,一群人准备上场!

  各种礼物、气氛组、生日道具一应俱全,开始老马快乐的跟着音乐拍手。

  渐渐地老马抵不住这热情,后退到沙发角落,恨不得快点结束,表示:怕了怕了。

  而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总是“不想被打扰”,如果让他们去海底捞过生日,恐怕会当场社会性死亡。

  渐渐地,海底捞失去年轻人的心,也导致疫情后海底捞没有张勇预期那样出现业绩反弹,反而翻台率大不如从前。

  对于社恐的人,海底捞生日会是新时代人类酷刑。

  3、成也服务,败也服务

  海底捞凭借“服务至上,顾客至上”走红,不少人为了享受“公主般”待遇,心甘情愿接受一两个小时的排队叫号。

  但成也服务,败也服务。

  过度热情的服务已经让不少消费者难以接受,不断吐槽。

  有网友说道:“我就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吃个饭,海底捞还找个娃娃坐我旁边,很尬。”

  当然,被抖音网友诟病的不止是生日服务,还有各类负面新闻。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做两件事:一件是创造价值,另外一件是传播价值。

  前者是基础,后者只是助力的工具,这就像产品与营销之间的关系——产品是道,营销是术,一切脱离产品的营销都是“耍流氓”。

  确实,服务是海底捞营销中的“金字招牌”,但如果产品不过关,再好的服务也白搭。

  1、口味一般、涨价风波

  这不,因为关于海底捞产品的负面新闻在抖音又开始传的沸沸扬扬,张勇又躺枪。

  当消费者对海底捞服务失去了新鲜感之后,海底捞缺点就一一凸显。

  首先被消费者吐槽就是味道一般,根本担不起火锅界龙头的名号。

  针对这个问题,张勇的回答是:“口味不是太大问题,餐饮业和火箭上天是有差异的。火箭上天有标准,餐饮没有标准。只不过是有些企业强调口味,我们不重视而已。”

  默默问一句,做火锅不重视口味重视啥?

  除了口味外,疫情后海底捞上调价格也被网友吐槽。

  一位顾客晒出在海底捞结账小票说道:“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

  人均220元,吃了感觉什么没吃一样,这价格就过分!”

  对于网友谈论分量少的问题,海底捞官方回应: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

  马上就有网友在抖音喊话张勇:“老铁,说好的顾客至上呢?”

  此次涨价让消费者抵触情绪愈演愈烈,远超海底捞想象,眼看舆论逐渐失控,海底捞道歉了,并将菜品价格恢复原来标准。

  2、食品安全频现

  张勇曾说过:“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种是管理出问题,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去年7月份,海底捞因“塑料乌鸡卷”事件登上微博热搜:一位消费者在海底捞就餐时,从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

  “乌鸡卷出现塑料”事件发生不久,杭州一家门店筷子又被市场监管局检测出大肠杆菌。

  据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介绍,大肠杆菌是国内外食品污染常用指标菌之一。

  一个月内发生两起食品安全事故,不知道张勇是否意识到危机的到来?

  打开海底捞官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历历在目,而这仅仅是海底捞自查自纠的部分结果。

  可见,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流失。

  

  今年6月15日,在海底捞交流会上,张勇语出惊人的发言又在抖音火了。

  1、“悲观主义者”张勇的背后...

  当有人问海底捞未来是否会持续保持业绩增长时,张勇回答:

  “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任何企业都不会持续增长,苹果,亚马逊,马斯克现在牛逼哄哄…

  企业是组织,和人一样有生命力。今年好,不一定明年好;今年不好,不一定明年不好。”

  确实,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每家企业都会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生命周期。

  但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如此悲观真的好吗?

  像老子、叔本华这些哲学家,他们总会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虽然他们也悲观,知道世界总有一天会毁灭,人会死亡,但还是希望像人一样的活着。

  但张勇毕竟不是哲学家,他是一个企业家,企业家的使命是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为社会、消费者创造无限的价值。

  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尽量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就如可口可乐这种百年老牌一样。

  张勇悲观主义的背后也许是初心变了。

  2018年的招股书披露张勇夫妇均为新加坡国籍,而上一年刚在新加坡购置豪宅。

  据《福布斯亚洲》发布的2019年新加坡50大富豪榜显示,张勇以138亿美元身家(约合987亿元人民币),问鼎新加坡首富。

  这也是让网友最为气愤的地方,在赚国人的钱,去国外“潇洒”?

  此外,今年五月份,张勇及其团队减持套现15.6亿元。

  对于此次套现的原因,根据海底捞负责人回复,一方面是股东个人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有一些资金上的计划和安排。

  另一方面,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套现是建立家族信托基金,而这一财产保护方式备受富豪们的青睐。

  上市两年不到,张勇团队就急于套现,看来海底捞内部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张勇直言不讳的说:“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非常反感,要理性,投资要谨慎,什么叫名不副实,海底捞就是。”

  2、张勇“盲目自信”导致业绩遭遇滑铁卢

  疫情期间对餐饮行业打击巨大,各大餐饮企业都在想办法缩减开支,不是在关店就是在关店的路上。

  张勇上演了一出“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戏码。

  2020年,海底捞以平均每天开1.49家新店的速度,净增530家门店。

  主要原因在于去年6月份时,张勇判断疫情9月份会结束。

  但事与愿违,直到今天,海底捞的台湾、新加坡分店还在受疫情影响开不了。

  张勇坦言:“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海底捞股价

  盲目自信的结果就是:市值腰斩,净利遭遇滑铁卢,翻台率下滑。

  今年2月海底捞最高价达85.8港元/股,对应4500亿港元市值。

  截至发稿前,股价为34.70港元/股,市值为1894亿港元。

  四个月间,海底捞市值蒸发2600亿港元。

  根据海底捞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营收286.14亿元,同比增长7.75%,营收增速首度出现个位数;

  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6.81%;

  平均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下滑至3.5次/天。

  与此同时,各项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比如说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同比增长9.1%、员工成本同比增长21.1%、财务成本同比增长88.2%。

  3、引发网友共鸣的“洞察人性”观

  对于“什么样的管理者能够洞察人性”。

  张勇回答到:“洞察人性很难讲,比如消费者说海底捞不好吃,其实可能是嫌价格贵。我老婆说我回家晚,可能是我对她关心不够。如果我信我老婆的话,每天都在家待着,我相信我老婆会更讨厌我。我认为领导要洞察人性是必须的,如果这点做不到,很难当好的领导。”

  这是引发抖音网友共鸣的一段。

  有网友调侃:“这样说,嫂子知道吗”、“张总怕是要回家跪榴莲了”。

  耿直的发言,既是张勇的一贯风格,也是目前海底捞高层对扩店和管理问题的最直接回应。

  年初至今,张勇的各种操作秀到你头皮发麻,眼花缭乱,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深陷风波之中的海底捞,前脚刚爆出净利润下降近90%,后脚又被爆出擅自在包厢安插摄像头,监视顾客的一举一动。

  不仅如此,张勇各种语出惊人的发言也引起广大网友争议。

  与其说他是一个被抖音伤害的男人,不如说是在“自我伤害”。

文章关键词:海底捞 张勇 抖音
有意转载本站内容,请与金商网联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若经同意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和地址链接

上一篇:“收到请回答”航天科普主题巡展升级亮相,首展亮相大悦城北京大区

下一篇:融创中国再斥资3715万港元回购170万股 股价下跌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