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作为本届大会分论坛之一的“2022中国超市快消发展大会”正式开幕。大会现场,乐刻运动创始人、CEO 韩伟带来一场精彩演讲。在他看来,赋能平台上端去改流量,下端去改场景,更准确的表述是赋能让场景更高效,让流量用的更高效,让中间上下两端提升效率。
韩伟引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经典语录称:“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的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这句话起到作用。”
▲乐刻运动创始人、CEO韩伟
以下为乐刻运动创始人、CEO韩伟演讲全文(经联商网编辑):
我大概分了六个小环节聊产业互联网、供给改革、长期主义、组织升级,如何面对不确定性、企业的本质、组织形态。
我们在谈新零售,到底改变的是什么?
如果新零售改变的是渠道,我觉得是个非常小的改变。新零售到底改变了渠道,还是人货场,用户、产能还是场景,到底改变什么?只改变一个渠道,那和几十年前,甚至改变一个收银软件有什么关系?
比如携程刚出来聚在一起,携程也做了很多事,做了很大,LBB出来的时候,是不是改变了用户,改变了产能,改变了场景?原先是出租车,酒店的标准房间,变成了私家车的副驾驶。消费者到路边去摇手招车,变成在家用手机订车,然后应用也发生了变化,住宿场景发生变化,打车的场景发生变化。如果是新零售只是一个售的改变,可能不叫新零售,用户、产能和场景当中发生改变,这样效率更多。
消费互联网的红利还有多久?
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我们只是提出不同观点的碰撞,靠近那个真理,如果简单的看商业,一开始王府井、全季酒店,后来淘宝、携程用互联网的工具做了个集合市场,并不解决产能问题,反复的做这些东西。再往后去变化,就是贝壳或者airbnb,贝壳和那些公司是不一样的,贝壳出来之前,中国到今天为止也是这样,都是假房源,都是骗子,它这个是改变,会搜到真房源,可以住到别人家次卧,把价格降下来。消费市场从B到C,产业互联网从B到市场,涵盖消费互联网,从B到市场到C,整个来做。
同样一个思考,技术到底是谁的推手?到底是网红店的推手,还是新物种的一种推手?
如果是看直播,昨天我在参加音视频大会,如果只是让江浙妹子,把自己美颜的很好,让大哥刷火箭,跟夜总会没区别。技术应该成为一个新物种的推手。
新物种的推手是很麻烦的事,我们做健身,也在做居家场景的健身,有了全世界最好的课件,理论上所有人在家上私教课,给父母买,给子女买都可以变成一块钱一节。如果我们在做新零售,只是在做具体某些变化,让韩伟变得更年轻,眼睛更大点,如果不能,新物种都是简单的改造。
SaaS为什么不是产业互联网?
其实现在的消费这一块,投资是很差的,几乎有很多的投资把新消费的投资砍了,投资人都失业了,SaaS会很热,中国的SaaS很多的泡沫,SaaS不是互联网,在美国估值很高,调研美国估值高的公司,高毛利、高增长,重复现金流的特点。优化3%的效率要他2%,本身是赚不到钱,美国的SaaS产业互联网公司,是优化全链条,所以具有高毛利,因为新模式能获得高增长,如果不能获得高增长,模式不成立。重复现金流高,简单解释一下,一百块钱一个月的月卡,这个月卖了一万张,下个月变成了五十了,卖了三万张,如果符合这三个特征,不是一个SaaS是偏产业互联网。
大家看美国,之所以没有像中国那么多泡沫,被很高的估值给四十几倍,更高到上百倍,本身是到底是不是做一个产业链的核心是有没有产能。如果是电钻机,到底卖的是钻头,还是给消费者卖大洞需求的满足。
我们研究新零售,是按照顾客的交付体验,整个交付体验做这个企业方案,这样就会可能变得解法更多,比如马斯克这哥们怎么去想,用户的出行交互体验,怎么样更便宜,怎么样快,无人驾驶想一堆事来,要搞电动汽车,更便宜,看技术能不能解决,如果做到奔驰厂家去想另外一个逻辑,我的技术能不能更优化,大家思考路径不一样,如果是围绕用户是出行需求去的,不是生产汽车去,本身围绕动力在想,如果我们围绕这个汽车奔驰怎么提高技术的话,围绕钻头去想。
新零售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本质上和道理是同理解的。供给的改变是气宗还是剑宗?所谓新零售这些东西,包括阿里做那些东西,本质上是掌握可能正确的理论,然后去改造。不是说改造赋能给场景端,我把这些东西放到了健身场景当中去运营,盒马放到商超当中运营可能还有更多的改变,你看大多数不成功,无外乎两个环节出了问题,要么方法论是不对的,自以为是正确方法论,实际上是扯淡的;要不就是没有放给好学生,这里面我不讲哪个品牌,有超大的投资公司,改造了格力很成功,百丽和格力数字化很强,先进公司,改造宠物医院就特别难改,属于不好的学生,因为很散,自己偷着卖狗粮,把钱塞兜里,要变成好学生,再变成方法论。
刚才我在台下请教厉玲总,探讨盒马的问题,超市生鲜这一块特别难改,大家简单去想,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健身的领域?到底是健身难做,还是生鲜难做?生鲜有几万的SKU,可能要防止鱼翻肚子死掉,假设方法论是对的,先别去做大学题,小学题就行了,薄的地方做突破。
无论怎么扯,我们本质上是看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就是大家各种忽悠都很多,每天每年都会出很多新理论,大家都会说自己是好人,会改变世界,是否会给社会产能降低成本?是否提升运营效率?是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以电动汽车为例,价格够低,更方便,我用起来更舒适,就是一个好的车,核心是看产品效率体验。
对产能供给的改革要保持敬畏,我们再想一下,一开始提的稻盛和夫,很多事做的是不敬畏的,动不动就改变世界的或者做PUP的本身也不敬畏,逼良为娼,无人酒店一拍脑袋改造了,智能制造一拍脑袋就改了。不可能,没有那么多好的方法论,那个产业也不是基础那么强烈的好学生,是个长期的活儿,是可能需要蹲五年马步的活儿。
再好的动画片也不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很盛行、很火,马上就会出一堆公司,怎么做元宇宙?把小卡通人物弄上,桌子弄好。你想,我们开视频会议,音频会议交互感还不是那么强,元宇宙要求更高,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但是现在更多的人把做动画片当元宇宙,说改变了一个很小点的工具,就是新零售的王者或者我能改变智能产业。
好的产业为什么学不会?不同产业,不同组织,不同阶段,不同业务,不同能力的时候,大家的理论是很难去学的,我们把组织分为两种,军队型组织和宗教型组织,洗脑让你爆发,一个是智能管理,每个组织在不同的阶段比例不一样,阿里肯定偏那一块,华为就会偏价值反馈,价值创造,来循环。但是他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如果是纯零售业,宗教那块没有什么特别用处,核心管好这一块就行了,但是对于互联网公司那一块有用。不同的阶段,管理是不一样的,比例可能也会有调整,但他们的核心是要以拿结果为导向,不确定性拿结果,做商业,本质上没有一本圣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事一定能成,如果能的话,大家都是亿万富翁。
很多学阿里的,把阿里的HR抢到自己公司来,基本都做的不咋地,然后学华为的,我很少见到学成功的,中国的学阿里巴巴的,我还专门问了阿里巴巴中国区的负责人找几个成功案例,也找不到几个,大家说的很好,其实学还是很难学的,本质上的组织升级,在不确定中做创新,因为我们和海底捞,和阿里、华为这个阶段不同,组织模型不同,在不确定当中拿结果,要求不同,很难学出来。
一个好的公司,西贝是本分,oppo、vivo是本分,然后链家、贝壳是不骗人,很简单,因为不骗人,所以要做真房源,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流程化,不能有漏洞。百年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决定你的月亮在哪,可以是利他,也可以是向善,也可以本分不骗人,我觉得还是创造社会价值吧,可能是更正确的路,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
最后说一下互联网的逻辑,因为有了互联网技术之后,大家可以建一个收费站,比如说滴滴,如果是抖音的话,弄到这,视频号是另外一个功能,视频号很难收到钱的,大概这个逻辑你用5G技术,用造车场。如果是这样的话华为造车逻辑,或者是5G的逻辑,有点像2B、2C,公共智能抽象出来,赋能给B满足C,互联网是开放生态的基础,不是收费站的工具,就是无论我们用哪种新的技术,哪种新的理念,最好别把它变成一个给收费站做帮凶。
其实核心做的是中间这个东西,我只能给别人解释,乐刻是做健身房的,做了一千多家,我们在2015年成立的时候,没有人认为乐刻能成功,所有人认为乐刻必死,实际上我们做了数据赋能中台,改造场景端,只是这个场景端,我们选择了运动场景,如果选择零售的话,只是一回事,提的难度不一样,我认为改造生鲜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赋能平台,上端去改流量,下端去改场景,更准确的表述是赋能,让场景更高效,让流量用的更高效,让中间上下两端提升效率,简单说一个我们的事迹,如果自己去开健身工作室的话,生命周期不会,大几千万体量,如果真做模式非常折腾的。我们希望做操作系统,而不是收费站,平台。S端还是产能端,不同的产业都可以包括零售,各个产业都可以深耕改造。
我刚才拿乐刻作为一个案例,来解释健身产业也可以改造,在我2015年回国的时候,中国健身房,都是不赚钱的,到今天为止,其他全是不赚钱的,预付费和美容院一样的,收一堆钱,现金流很充裕,利润是负的,一旦遇到(危机)就卷款跑路,其实每个产业都可以被改造,还有很多空间,希望拿我们这种小的投石问路,抛砖引玉,希望让零售业当中也可以做更多的升级改造,更专业。
最后用这句话做结尾,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的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这句话起到作用,你要不要去多收消费者的钱,做技术投入很难的事,山那里很难爬上去,可能会摔的粉身碎骨,你要不要做这件事,你是否会心动,是否会动摇,如果坚持,未必会赢,可能会被很多人嘲笑,死的更惨,往往会想这句话,继续坚持。